1913年9月,,民國政府廢府存縣,巴陵縣改稱岳陽縣,,轄東南西北中五區(qū),,縣城設城廂鎮(zhèn)?;鶎釉O團,,每團設團董。團下設街,設街長管理街巷,。1930年4月,,全縣劃為9個自治區(qū),區(qū)下轄團,、街,,城廂鎮(zhèn)屬一區(qū)管轄。1932年4月,,縣政府以鎮(zhèn)的區(qū)域過大,,將其它鎮(zhèn)撤銷,僅保留城廂鎮(zhèn),。1933年2月,,又將全縣108團改為84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城廂鎮(zhèn)仍屬一區(qū)管轄,,同時取消團,、街,編組閭,、鄰,,作為地方自治之基層組織。3至5戶為一鄰,,5鄰為一閭,,特殊情況則以7鄰為一閭,形成區(qū),、鎮(zhèn)(鄉(xiāng)),、閭、鄰四級自治組織,。1935年3月,實行保甲制,,“以原有的四閭編為一保,,二鄰編為一甲”。1945年,,城廂鎮(zhèn)設10保,、121甲。1946年后,,原第四,、第五保合并改為第四保,第六,、第七保合并改為第五保,,原第八、九、十保分別改為六,、七,、八保。以后南津港一帶劃為第九保,,因該地居民多系漁民,、船民、流動性大,,故又稱臨時保,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保留岳陽縣建置,??h人民政府將全縣調整為5區(qū)16鄉(xiāng),城廂鎮(zhèn)改為城廂區(qū),。全區(qū)共分8個保:1保南津港到先鋒路,,2保乾明寺,3保天岳山,,4保金家?guī)X,,5保觀音閣,6保岳陽樓,,7保得勝門,,8保五里牌。全區(qū)人口24000多人,,面積2.2平方公里,。
1950年6月7日,設立城廂區(qū)城市工作委員會后,,取消保甲制度,,設立居民委員會,除得勝門與五里牌外,,城區(qū)6個保依次改為6個居民委員會(用數(shù)字稱謂),。1951年,又將鐵路邊,、南津港,、娘娘廟等地設為第七居民委員會。
1953年4月,,附城鄉(xiāng)的金雞,、望城、九華,、馬壕,、南井和望城鄉(xiāng)的菜園頭、白水村等地設為第八居民委員會,又叫城郊居民委員會,。不久,,又將南津港至北門渡口一帶漁民與船民組建水上居民委員會,又稱第九居民委員會,。
1953年10月,,城廂區(qū)改為城廂鎮(zhèn)。1955年9月,,城廂鎮(zhèn)將城區(qū)7個居民委員會劃小,,按街道劃為25個街道居民委員會;城郊居民委員會則劃分成白水,、菜園頭,、得勝門、馬壕,、九華山等5個城郊居民委員會,;211工廠(今3517廠)家屬區(qū)成立剪刀池居民委員會,共計31個居民委員會,。1955年下半年,,城郊的5個居民委員會改為5個初級農業(yè)合作社,仍屬城廂鎮(zhèn)管轄,。